《大江大河3》梁思申为什么总爱与外公抬杠,究竟是出于怎样原因

来源:人气:309更新:2024-02-01 18:20:19

大江大河3》中,梁思申经常与外公产生摩擦,这究竟是出于怎样的深层原因呢?咱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可以理解为梁思申与外公之间存在代沟。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两人对很多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认知。这种差异导致了他们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其次,梁思申可能出于对自己观点的坚持而与外公争论。她可能有自己深思熟虑的看法,对某些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因此不愿意妥协。这种坚持使得她更容易与外公发生抵触,形成了一种辩论的氛围。



另外,梁思申可能也是想通过与外公抬杠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在家庭关系中,年长者常常会对年轻人施加一些期望和压力,而梁思申可能通过与外公对话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展现个性。

总体来说,梁思申与外公抬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差异,也有个人独立性和思考能力的展示。这种冲突既体现了家庭关系中的普遍矛盾,也凸显了主人公个性的多样性。



1979年,17岁的宋运辉靠着自学成功考入大学,经历了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踏足外面的世界、第一次领略广阔的社会风貌。

他不仅学会了跳舞、阅读英文,还时刻关注时政新闻,这让他的眼界一下子变得宽广起来。

在大一下学期,宋运辉积极主动地向辅导员提出申请,成为附小的业余辅导员。与此同时,梁思申在附小读四年级,英文水平甚至不逊于宋运辉在大学学到的知识。



到了1980年,梁思申的外公外婆从美国回国,受到省委书记亲自接见。这让梁思申的妈妈倍感得意,因为曾经被奶奶瞧不起的梁思申和她的母亲,如今得到了省级领导的亲切接待。

梁思申的外公是人民银行的行长,由于家族重男轻女的传统,再加上梁思申的父亲娶了一位在国内流落的上海资本家的女儿,因工作上的不合作而备受冷遇。梁思申成了整个家族中最不受待见的人之一。



外公对老牌资本家的王家不屑一顾,而王家也对梁家这些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官僚不屑一顾。尽管他们是亲家,但在重洋的分隔下,彼此几乎没有往来。

这次回国,梁思申的外婆一见到她母女俩就感慨万分,觉得自己亏欠了她们。当年外婆生下梁思申的母亲时,因为发水痘无法照顾,只好将她送到亲戚家寄养。外公由于时局不明,也无法照顾小女儿,只得带着全家老小坐舰去了美国。



为了弥补这份亏欠,外婆这次回国提出要带梁思申去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

外公和梁思申的结婚照,真是一幅有故事的画面。外婆出身显赫,对古董文玩字画了如指掌,外公则宠溺着她,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梁思申拿到外公给的一百美元红包,却被妈妈没收了,最终只拿到了一美元。她把这一美元带给宋运辉看,一番惊奇美国货币的对话。



在美国,外公外婆、两个儿子夫妻,还有一群孙子孙女们同住一屋,不是因为家庭温馨,而是担心分家后少分一份遗产。每天一大家子人,犹如一场热闹的戏码。

梁思申去了美国后,却始终融入不了这个大家庭。两个舅舅对她不以为然,总是将她视为来分家产的"敌人"。由于长时间的疏离感,与外公外婆的亲密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唯一对她好的是外婆,但由于外婆身体欠佳,梁思申只得选择住校。



1983年,梁思申随外公外婆回国,见到了父母。然而,她很快就得回美国上课。尽管在美国的私立中学生活紧张,她仍然名列前茅。这一年,她在美国给宋运辉写下了三年来的第一封信。

所有家产都在外公手中,作为唯一的利益持有者,外公在家里拥有无上的权威。然而,他对外婆却始终表现出迁就和顺从。外公坚信,男人应该事事听从女人,认为那些傻傻的女人最幸福,因为她们以为男人真的不需要女人过问。而事实上,却是她们才是最傻的。



但要是男人让女人一辈子都这么傻傻的,说不定也挺幸福的吧。

梁思申的外婆一直不让她看简体中文,老说那是没文化的表现,硬是让她看繁体字,时间长了,梁思申都忘了简体字怎么写,只好全用英文。

宋运辉给她寄来《红楼梦》的简体字版,她特别高兴,这本书也是他姐姐宋运萍最爱的。

1985年,宋运辉和程开颜结婚,梁思申的外婆在美国去世,她妈妈去奔丧,却遭冷遇,没人安排她妈妈住宿,只能跟梁思申挤在一间屋里,梁思申打地铺。



外公对梁思申一直是可有可无的,舅舅们更是对她妈妈没感情,特别是还要分遗产,当然不高兴。

外婆去世,外公精神上受了很大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梁思申担心外公失去了事情的控制权,两个舅舅就会不负责任,不再给她支付学费。因为舅舅舅妈总是对梁思申态度强硬,逼她回国,想把这个麻烦事甩开,他们也能多分到遗产。

梁思申和同学商量后决定通过打官司合法取得外婆留下的遗产,因为外婆没留下遗嘱。



梁思申的妈妈觉得外婆刚去世就要打官司,会更让外公难过,如果真的在美国呆不下去了,就回国来,家里也会安排好一切。

梁思申一直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那份遗产,她向老师求助,找到了一位可信赖的律师。虽然外公责骂她忤逆,舅舅们更是彻底翻脸,但这只是激发了梁思申更强烈的斗志。

妈妈一边责备她,一边寄来授权书,然而官司进展缓慢。在高中最后半年,外公最终开了一张支票支付她的学费。最后,为了维护家庭面子,舅舅们庭外和解,梁思申成功获得了她应得的遗产。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后,她考入了顶级大学数学专业,购置了一套公寓和一辆二手车,还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开始涉足炒股领域。



被王家指责为白眼狼,梁思申与外公一家断绝了联系。直到1992年,梁思申的妈妈告诉她,在上海的祖屋将要拆迁。面对如何告知外公的难题,她决定寄邮件,附上拆迁通知的传真、祖屋前的照片以及一张上海地图。

寄完邮件后,并未过多思考,将其视为完成了一项任务。然而,她意外地收到外公秘书的电话,邀请她过除夕。梁思申硬着头皮去了,将此看作完成妈妈的心愿,事后回想起当年打官司的经历,也感到有些惭愧。



到了外公家以后,梁思申等了一会儿,看见佣人进去通报。外公亲自走了出来,对上了梁思申的目光,迟疑了片刻才说:“进来喝杯茶吧,你舅舅他们还在上班呢。”梁思申松了口气,心里感慨外公还是老样子。

外公戴着一副眼镜,仔细打量着多年未见的小孙女,一言不发。梁思申从包里拿出西泠印社的印泥和清三代的印泥盒,还有一些祖屋和新外滩的照片放到桌上,算是一点心意。



外公看了一会儿,才慢悠悠地说:“你现在过得怎么样?应该还好吧!好到能捣鼓这些小玩意儿了。”梁思申微笑着回答:“这是妈妈提醒送的礼物。”心里暗自觉得外公还是了解她的品味。

外公翻看桌上的照片,看到那座被搭建得乱七八糟的祖屋,好奇地问梁思申:“你爷爷不是高官吗?他没法办到让老宅不拆迁?或者我回去找他谈谈?”梁思申耐心地解释:“我爸爸已经尽力了,那里需要通高架公路,无法避让。妈妈问外公,有什么东西需要保留,她会尽量拆下来保留。还有拆迁款,她要我给外公合成美金支付。”说完,将一张支票推到了外公面前。



外公没有接过支票,摆了摆手,有些不悦地说:“算了,早已经破坏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好留下的。这支票你拿回去,也就几块钱,留给你自己用吧。”

这天,舅舅的女儿回来,寒暄了一番。梁思申看着表姐生活奢侈、养尊处优,上楼更衣,心生感慨。她觉得自己相比之下是个独立觅食的人,过着精锐的生活。与外公交流了几句话后,没吃年夜饭就告辞了。



再过两年,到了1994年的圣诞前,外公亲自打来电话:“我是你外公,圣诞节你来我家,一起吃顿饭。我收到你的卡片,上面是你签名的?我在报纸上看到同样签名,说中国情况的,是你写的?”梁思申这才反应过来,外公看英文报纸时,看到了她的投稿,让他在老友面前很有面子。小时候拉小提琴时,梁思申记得外公在老友面前也是得意非凡的样子。

梁思申表示已经买了回国的机票,无法在圣诞节赴约。但外公坚持要她给一个时间表,带着他一起回去。梁思申要求舅舅们提供书面授权书和医生证明,以便让80岁的外公坐商务舱回国。她以为外公听完可能会生气挂断电话,但没过一天,竟然收到了外公发来的两份书面问件的传真。



背负着舅舅们刀子一般的目光,梁思申带着外公回国。外公就这样一直跟着梁思申在上海定居了。

梁思申目送着梁父梁母来接机,看到妈妈费尽心思地伺候着外公,却依然得不到外公的欢心。她对妈妈说,别总是迁就他,不必委屈自己。老了的人,德行未必能保持良好,坏脾气倒是越发凸显。



外公一副老上海的口音说要住和平饭店,但妈妈告诉他梁思申在上海买了别墅。外公不屑地表示可能没有饭店住得好,嘴里夹杂着上海话和广东话,结果招来了梁思申的白眼。她说听不懂外公说的,于是外公老老实实地用普通话表达,并答应试试住别墅。

梁母很好奇,一向执拗的梁父怎么会突然听女儿的话呢?后来她才明白,大概是因为梁思申最了解外公,曾经在外公手下生活过,深谙他古怪的性格。梁思申敢于挑战权威,这才赢得了老头子的尊敬。



外公抵达别墅后,看到里面的装修和暖气,还有院子里盛开的腊梅花,心满意足。梁母取出一张存单,说是拆迁款,购买别墅的费用都是梁思申自掏腰包。她还提到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梁思申在国内还有两处大的投资,而这拆迁款则留给外公在国内的花销。

外公一时无语,明明是送给孙女儿的拆迁款,现在又还给了他。他发现自己的钱居然不那么好使了,在美国可是看钱说话的。这一下,老头子意识到这招行不通了,脾气竟然有所收敛,对梁母竖起大拇指夸道:“王家第三代里面,你的孙女最有头脑。竟然不靠着我也有出息。”



梁思申回到别墅后,并没有陪着外公,而是迅速跑回自己的房间洗澡养护自己。

外公在上海的住所经历了一番变迁。一开始,他寄居在梁思申的别墅里,随后又以梁思申的名义购得了一座民国时期的老宅,取名为“锦云里”。这座老宅比别墅更具风情。梁思申和宋运辉结婚后,他们一家共同住在了这里。



外公在上海交往了两位女友,后来计划给第二位女友竺小姐投资50万开设一家古玩店,打算以梁思申的名义注册。由于梁思申是外籍人士,她表示外资注册比较繁琐,于是建议使用宋运辉的名字。

然而,外公坚决拒绝了,没有透露原因。外公心里的考量是,尽管他欣赏宋运辉的才能,但并不认可他的品行。外公坚信宋运辉再婚并非出于深厚的感情,而是出于其他目的。在外公看来,即使感情再深,如果梁思申只是个家中的小家碧玉,宋运辉是否能如此专注?



外公举例指出,宋运辉前妻也是普通的小干部,显示了他在婚姻选择上的功利性。因此,虽然可以将项目交由宋运辉执行,但产权不能放到他的名下,这是无法更改的决定。

外公的想法虽然无法言说,但却是经验丰富的人看人的精准判断。



外公对自家孙女儿和女婿的眼光非常准确,对雷东宝和杨巡的企业了如指掌。后来,梁思申辞职,专门与外公合作在国际市场寻找投资机会,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果。在外公的指导下,梁思申在前线不辞辛劳,成功地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外公对梁思申的喜爱和欣赏体现在他最后的行为上,他在离世时留给梁思申一笔高达十亿的基金。梁思申利用这笔基金购买了杨巡因为流动资金短缺而被迫出售的土地,最终获得了数倍的利润。



外公喜欢与梁思申争论和吵嘴,这不仅是一种乐趣,还源于他对快速反应的痴迷。他认为只有具备足够智商和应变能力的人才能在争吵中得到真正的乐趣。有时候,在争论的过程中,外公已经暗示了他的建议和答案,只有像梁思申和宋运辉这样智商高的人,才能从中领略到乐趣。

外公曾说,他最讨厌和最不愿意与两种人打交道:愚蠢和没有开悟的人。他觉得与这两类人多说一句都是一种累赘。

豫ICP备17043078号-4

Copyright © 2008-2018